甲氧沙林液 http://m.39.net/pf/a_5229074.html甲氧沙林液 http://m.39.net/pf/a_5229074.html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吴朝香通讯员王家铃李文芳
过去一年时间,59岁的刘安康(化名)过得大起大落:在国外工作时被诊断为胰腺癌,疫情期间,艰难回国,排除胰腺癌,情况却依旧不乐观,辗转就医,都被告知希望不大。
如今的刘安康,能吃能喝能行动,这是一年前的他万万想不到的。
“我舅舅能成功手术,医生也冒了很大的风险,我们全家都很感激,也庆幸做了正确的选择。”刘安康的外甥女小沈(化名)说。
医院告知不能治疗,疫情期间他辗转回国
刘安康是北方人,这几年一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工作,去年6月份,有段时间,他开始身体肌肉疼痛,说不上哪里不舒服,就是酸疼,“当时以为是感冒,也没在意。大概半个月后,疼得厉害了,尤其是肚子这里,走路要用手按压,才稍微好一些。”
医院就诊,“医院,做了B超、增强CT,都说是肝部有囊肿,10厘米大小,胰腺部位也有异常,怀疑是胰腺癌。医院都建议我去其他地方就诊,说他们治不了。”
胰腺癌的结论让刘安康和家人都非常慌张。
“胰腺癌可是癌中之王,挺害怕的。”小沈说。
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回国治疗。
由于疫情原因,刘安康回国颇费周折,最终在7月份顺利返回。
“回来后,医院,最开始,有医院确诊我们的确是胰腺癌,而且没有办法手术。医院,做了穿刺检查,说不是胰腺癌,是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小沈说。
最终的诊断结果并没有让刘安康和家人长出一口气。因为医生告诉他,这个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位置长得不好,靠近胰腺,而且出现了肝转移,不能手术,只能药物治疗。
“人也真是奇怪,确诊之前,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自从这样确诊后,觉得哪里都痛,肚子痛得走不了路,最多走半小时就要停下来,晚上睡觉也睡不好,会疼醒,要起来坐坐才会好一些。”刘安康的胃口也差了很多,“只能吃得下稀饭等容易消化的。”
小沈和家人万分焦急,“我舅舅这么年轻,我们不甘心,不能看着他就这样啊。”
钱浩然医生在手术
医生说有希望,他觉得抓住了救命稻草
几经打听后,小沈找到了浙江大学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钱浩然,原因是有几位朋友都推荐了钱医生,“说他在治疗胃肠间质瘤方面很有经验。”
去年9月份,小沈挂了钱浩然医生的号,拿着舅舅的检查资料去问诊,“他看了检查片子后就说:应该有希望的。”
小沈当时就觉得抓到了救命稻草,“医院,都是说没什么希望的。”
“患者的情况的确不太好,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靠近胰腺,这也是最初被诊断为胰腺癌的原因,他还出现了肝转移。按照一般的治疗流程来说,这种情况的确首选药物治疗。”
不过,在详细检查、了解完刘安康的情况后,经过普外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等科室专家多学科讨论和慎重评估,钱浩然医生有了判断:除了十二指肠处的原发病灶,患者的腹腔内部没有其他转移;肝脏有多处转移,但相对较小;患者相对年轻,没有其他基础疾病,身体状况尚可。
“药物治疗会有效果,但也存在一个躲不过去的问题,那就是耐药性。患者迟早会出现耐药,到时只能换药,循环往复,他未来的生存期根据国外的资料平均在4年左右。”
钱浩然医生研究胃肠间质瘤8年,在刘安康之前,他已经为两三百位类似的患者做过手术,对这种疾病的发展规律还是比较清楚的。
“根据他的情况,我觉得在靶向药物有效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考虑手术的。切除十二指肠处的肿瘤,,未来出现消化道方面问题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因为肿瘤在肠道,一旦进展,极容易引发消化道出血和梗阻,或者肿瘤破裂后,也容易扩散。”钱浩然医生解释,“消化道出现问题后,患者进食困难,身体状态就会变差,同时也影响患者的口服药物治疗,两者会导致恶性循环。“手术切除十二指肠原发肿瘤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为药物治疗创造机会,患者生存期也会随之延长。”
不过由于肿瘤位置属于手术的高风险区域,钱浩然医生需要顶着巨大的压力。
钱浩然医生在门诊
家属说:医生是顶着压力给我们做手术
“多学科讨论的最终解决方案是:先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如果药物有效,再考虑手术。”钱浩然医生解释,药物能对手术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如果患者肿瘤对药物不敏感,那手术的意义也不大,因为没有药物保驾,术后极容易出现短期内肿瘤复发,没办法控制。”
与此同时,这个治疗方案还需要家属支持。
“手术过程风险不小,肿瘤位置在十二指肠,这里非常复杂,类似于一个三岔路口,可能需要多个吻合口的重建。这个减瘤的手术要看家属和患者的手术意愿是否强烈。如果不手术,患者依靠药物,,也能在短期内维持不错的情况,这个时间一般两年左右。现在手术,成功了显然远期效果会更好,但也需要患者愿意承担手术的风险。当然,也有人会问:那就等到药物不起效时再手术。虽然这样的情况医生压力较小,但那个时候,肿瘤已经有了进展,腹腔内情况势必很糟糕,手术中出现严重出血、,肿瘤破裂,损伤重要器官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手术效果可想而知。”钱浩然医生把各种情况都详细告知了刘安康和他的家人。
“我们当时已经很信任钱医生。医生说,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如果手术成功,很多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会不一样,我们商量后,决定拼一下。”小沈说,“我们当时能感觉到,这个手术,钱医生其实有很大的压力,他曾经开玩笑一样对我说:如果手术没有预期好,你们可别埋怨我啊。我们也咨询过,我舅舅这种情况,大多数医生都会选择稳妥的药物治疗。但钱医生愿意站在我们的角度,为我们努力一下,他说:药物终归有耐药的一天,与其那个时候再去手术,不如药物有效时手术相对更安全。你们信得过我,我们就一起拼一下。我们当然对他是百分百的信任。”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手术可以安抚刘安康脆弱的心理状态,这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医患双方就这样达成共识。
手术很成功,他落泪:我本来是没希望了
刘安康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很幸运,他对药物很敏感,十二指肠处的肿瘤从原来的12厘米大小缩小到8厘米大小。但肿瘤到了8厘米后便不再缩小,血供似乎有所增加。
这就到了最终抉择的时刻了。
“一般来说,是在快要出现耐药性,但还未耐药时进行手术。”
今年3月份,刘安康接受了手术。
虽然钱浩然已经做了很多胃肠间质瘤的手术,但对他来说,刘安康的手术无疑更为“棘手”。
刘安康接受的手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6个器官的部分和全部: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胰头部等,同时切除了部分结肠,同时还做了四处消化道的重建。
手术过程持续了11个小时左右,非常成功小沈说,当时钱医生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立马去做下一台手术了。
手术效果很好,术后的刘安康慢慢恢复,如今他能正常饮食,而且和手术前一样可以照常服用肿瘤靶向药物,可以自主行动,心态也积极了很多。
小沈看到了那个切除下来的肿瘤,“非常大,而且非常薄,看着马上就要破掉,不敢想象,再过一段时间,它真的破了……”
“钱医生救了我的命,不然,我可能就死路一条……”说起这段经历,刘安康忍不住落泪。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它凶险吗?
“胃肠间质瘤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它是肉瘤。多发于胃、小肠等位置,一般来说,65%的胃肠间质瘤发在胃部,20%到25%的发于肠道,尤其是小肠,还有一小部分发在大肠、食管和其他部位。”钱浩然解释
它的整体发病率是10万分之一,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在4年左右。
“从临床数据看,对已经转移的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还是有一定作用的。”钱浩然接诊过的晚期胃肠间质瘤的患者,最长生存周期已经超过8年,那是他治疗的第一个患者,先后做了三次减瘤手术,目前生存良好。
“如果手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或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使是晚期的胃肠间质瘤也是值得去考虑手术的。这是身为外科医生的责任。”
不过,钱浩然医生也表示,这类患者手术也是有条件的,就如刘安康,很关键的一点是,他的腹腔内没有出现其他转移,否则手术意义也不大。
目前,刘安康肝脏部位还有多处转移灶,但是都不大,药物控制情况也良好,“以后可以考虑局部治疗,比如射频消融、立体定向放疗等其他微创治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