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720/4659341.html不重视龋齿后果能有多严重?
12岁的蕾蕾乳牙龋坏特别严重,但家长却秉承着不管不顾不治疗的“三不政策”,最后导致她下颌大面积囊肿,无奈只能做下颌骨切除手术。
不仅整个手术花了15万元之多,还导致她右下排牙齿被拔掉,不得不戴上假牙。
来源:PixabayLicense
不少家长蕾蕾父母一样,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想着等换牙就好了。
但事实上,蛀掉的乳牙不及时补,到头来可能会花更多的钱,娃遭更多的罪。
所以,咱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牙齿的问题。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数据所表明:龋齿是孩子出生后,牙齿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那孩子的乳牙,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被蛀掉的呢?
从它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一般有4大因素:牙齿、含糖食物的残渣、致龋菌和长的时间作用。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今天科大大带大家分析一下这4个因素。
如果家里娃有龋齿,可以对照看一下哪里出了问题;如果牙齿健康,我们可继续有针对性地预防。
01食物
《预防口腔医学》中明确提到:摄入的糖越多,长蛀牙的几率就越大。
这里说的糖并不单指糖果,还包括日常饮食中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只是这些糖一般不具备高粘性和高浓度性,所以致龋性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强。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所以说,不要以为不给孩子吃“糖果”就万事大吉了,吃完水果,米饭等含糖食物没及时漱口,同样有可能患上蛀牙。
02时间食物残渣在口腔里停留时间越长,细菌产生的酸越多,酸对牙齿的作用时间也越长,牙齿遭破坏的程度也越深。
不做好清洁,可能半年就会形成,而口腔清洁则能有效地缩短致龋菌及其代谢产物对牙齿的作用时间。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那少吃含糖食物,及时漱口,按时刷牙,为啥孩子牙齿还会被蛀?
这都离不开的致龋菌“功劳”!
03致龋菌每个人的口腔中都有很多细菌,其中有一部分细菌叫做“致龋菌”。
它们把“糖”吃掉消化后,就会产生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有极强的破坏能力,会慢慢腐蚀牙齿,经过日复一日的破坏,牙齿终于“因工负伤”。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有些孩子口腔中致龋菌的比例更高,牙齿对致龋菌也更敏感,即使不吃糖、每天刷牙,也容易长蛀牙。
致龋菌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如果爸爸妈妈有蛀牙,那孩子患蛀牙的危险系数就会更高。
所以,蛀牙并不是遗传,而是家庭生活习惯所导致!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04牙齿
龋齿也离不开牙齿的问题。
由于乳牙的牙釉质薄、矿化程度低、抗酸力弱,所以幼儿时期本身就更容易长龋齿。
中华口腔医学会建议:儿童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医院接受治疗的比例只有4.1%!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龋齿也不是一天出现的。
龋齿的发展从初期牙菌斑的初现,到后期龋洞的形成,大概需要1.5~2年。
而这段时间是治疗的好时机,可家长往往对此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孩子一系列牙齿问题。
浅龋:黑化30%
浅龋是指在窝沟处或者牙齿平滑面出现的小黑点。
日常对冷热酸甜并没有刺激反应,所以它很难被发现。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中龋:黑化60%
中龋的龋坏已经到达牙的本质浅层,有明显的龋洞。
吃冷、热、酸等食物时,会明显察觉出疼痛,这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牙龈敏感”。
但离开这些刺激后,疼痛感会立即消失,娃的牙齿也不会无故疼痛。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深龋:黑化90%
龋坏已抵达牙本质深层,龋洞大而深,或入口小,对酸、冷、热的刺激反应更大。
食物很容易进入龋洞,残留未取出,产生刺激而引发较剧烈的疼痛!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世卫组织推荐的预防龋齿的方法,防龋有效率超90%。
大致有3个年龄阶段建议大家去做: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涂氟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当宝宝萌出第一颗牙后,也就是6个月左右,家长就该定期带娃去看牙医,由医生通过测量龋齿风险,根据风险的不同等级,判断是否需要涂氟。
至于涂氟的频率,美国牙科协会(ADA)建议:3岁以上的中、高龋齿风险的宝宝,每3~6个月涂一次氟。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涂氟不仅可以降低50%-75%的龋齿发生率,而且对于已有龋齿征兆及对冷、热、酸敏感的宝宝来说,还有很好的修复和改善作用!
防止蛀牙从小做起,一切都为了孩子能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爸爸妈妈对孩子认真刷牙的督促一定不能懈怠!
毕竟,看牙真的挺贵的....
本文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