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家一级演员马金凤去世,享年100岁,遗 [复制链接]

1#

据报道,国宝级豫剧大师马金凤因心力衰竭于年5月29日上午在青岛病逝,享年周岁。

马金凤老人是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创先河者,是豫剧”马派“艺术的创始人。

生前,马金凤老人曾经获得过“文化部终生成就艺术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荣誉,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

据马金凤老人的儿子透露,离开的前一天,母亲觉得身体不舒服,医院。

医生一看,当场就说需要抢救。

没想到,不到一天,母亲就因病辞世了。

但是,母亲走得很安详很平静,没有一点的痛苦。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母亲的福分,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

因为疫情的关系,老人的丧礼会低调办理,因为马金凤老师的儿子认为“特殊时期,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得知马金凤老人去世的噩耗之后,她的嫡传弟子柏青接受采访时表示“非常突然,心里特别不舒服。”

岳云鹏也发文缅怀“为了豫剧付出太多太多的大师,慈祥的奶奶,一路走好!”

回首马金凤老人的一生,她对国家和豫剧的热爱,对弟子们的培养和帮扶,以及对家人的愧疚,都值得后人们尊敬和纪念。

马金凤老师是河南省洛阳市人,她出生在山东曹县,原名崔金妮。

她的父亲是当地颇负盛名而又穷困潦倒的艺人崔合利。

四岁时,小金妮和母亲被迫分离,从此她跟着父亲四处学艺。

六岁时,她和父亲乞讨到河南开封,从而拜豫剧演员马双枝为师。

不幸的是,9岁那年,奶奶重病,为了凑钱给奶奶治病,父亲用30块钱将小金妮卖给了另外一户人家。

后来,这家人以80块钱将小金妮卖给了开封一家戏院。

不久后,戏院老板又以块钱将她卖给了当地的卢殿光戏班,从此小金妮的名字就改成了卢金凤。

随着小金妮在卢殿光戏班越来越有名气,她在当地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此时,小金妮的母亲辗转各地终于打听到了女儿的下落,当她看到女儿在戏班里被老板打骂教训,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

为了让女儿重获自由,小金妮的母亲在一位马先生的帮助下,以元大洋的天价把女儿赎了回来。

为了报恩,小金凤就将自己的名字由卢金凤改为了马金凤。

看到女儿是真心热爱唱豫剧,母亲就带着她专心向师傅们学习,直到14岁时马金凤正式登台表演。

此后,马金凤一炮而红,当地剧迷们甚至流传着一句俗语“看了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

到了年,28岁的马金凤在安徽省成立中原豫剧团。

三年之后,她带着团队赴京表演《穆桂英挂帅》,由此结识了梅兰芳大师。

当时,梅兰芳看完马金凤的表演之后,感慨自己唱京剧这么多年了,竟然不知道穆桂英还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也许是惜才,马金凤在北京表演期间,每一场梅兰芳都会到场,还会对马金凤的表演进行艺术指导。

之后,梅兰芳邀请马金凤去南京看他表演。

告别前,梅兰芳送了马金凤一顶凤冠,并且收其为弟子。

而马金凤也是梅兰芳唯一一个外派弟子。

又过了几年之后,马金凤带着团队去洛阳演出,并在此组建了洛阳市豫剧团,从此马金凤老师就被誉为“洛阳牡丹”。

后来,马金凤老师的表演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观众们也都为她的表演深深着迷。

著名作家老舍因为喜欢她的表演,特意为她写了一首诗,赞扬马金凤老师表演技巧的高超。

在艺术上,马金凤是一位国宝级豫剧大师,但她从不居功自傲。

在工作上,她始终坚持自己是人民的普通豫剧演员,她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让豫剧发扬光大。

80多年的从艺生涯里,马金凤老师收徒无数,桃李满天下,其中也不乏90后的年轻人,甚至她最小的徒弟还不到十岁。

87岁时,马金凤老师接受采访时坦承,曾经非常希望十代穆桂英可以在奥运舞台上一起为全世界的观众表演。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心愿没能实现。

在当时的采访节目里面,87岁的马金凤老师,和其他9代穆桂英表演者一起同台演出,终于圆了十代穆桂英同台表演的梦。

其中,最小一代的穆桂英表演者,只有6岁。

两年之后,马金凤老师又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国家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继承她的专业。

马金凤老师对豫剧事业的热爱,学生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有一次,马金凤老师在表演完上场之后,身体不舒服,工作人员都劝她临时取消表演。

但是马金凤老师说自己不能辜负观众们一个多月的等待,她咬着牙也要继续完成表演。

还有一次,临上台表演前,马金凤老师的脚肿得穿不下鞋子,最后她把鞋口剪开了一部分,把脚硬是塞进了鞋子里面。

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每次谈到马金凤老师对工作的认真,她的徒弟们就会忍不住落泪。

在工作上尽心尽责的马金凤老师,在生活里从不享受特殊对待。

她去参加亚运会都是乘坐公交车,80多岁的老人,不要求坐私人车,不要私家看护,不需要特殊安排食物。

对比如今出行前呼后拥的明星们,马金凤老师,才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

人生有得到的,必定就会有舍去的。

在世人眼中享誉四方的马金凤老师,一生对得起国家,剧迷,却唯独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们。

马金凤老师的儿子马建新回忆,在小的时候,母亲很少有时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母亲的繁忙使得他们从小就与母亲聚少离多。

在孩童时代,兄弟姐妹几人对母亲并没有太深的印象。

唯一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母亲半夜敲门回家,一年她回家只有几次,每次都是半夜,隔天一大早就又走了。

这种敲门的声音是马建新记忆中最幸福的声音。

孩子们逐渐长大之后,也渐渐理解了母亲舍小家顾大家的选择。

在他们看来,投身这个职业,母亲没有别的选择,虽然她和一般的母亲不一样。

但是母亲给他们树立了榜样,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母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对于自己在家庭方面的“失责”,马金凤老师也表示愧对自己的子女。

虽然孩子们都没有抱怨过她,但她直言“我不是一个好母亲,我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们。”

与此同时,马金凤老师又强调“家事不能妨碍我的工作,我必须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

“舞台就是我的生命,给观众唱戏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

7年,马金凤老师曾经生过一场重病,做了一场大手术,整整18天昏迷不醒。

等到她稍微清醒一点的时候,医生问她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住院,她摇了摇头。

医生又问她认不认识病房里照顾她的孩子们,老人又摇了摇头。

接着,医生问她记不记得《穆桂英挂帅》的歌词。

结果,马金凤老师竟然一句不差地都背出来了

如果不是发自肺腑的热爱豫剧表演,老人怎么可能在神志模糊的时候,都能清晰地记得自己唱了一辈子的戏曲呢?

除了工作、学生、家人是马金凤老师的牵挂外,国家和社会也是她时刻关心的大事。

河南水灾时,马金凤老人从网上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让儿子帮她捐款了10万元。

疫情爆发时,老人又给就职的学校捐献了元。

另外,马金凤老人还多次做好事不留名,给需要帮助的群体默默转款。

甚至,梅兰芳先生送给她的那顶桂冠,马金凤老师也捐献给了社会。

对于自己献爱心的行为,她从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她说“我是*员,国家有难,我必须出一份力。”

如今,马金凤老人与世长辞,家人们根据她的遗愿,会将老人生前的演出物品全部上交国家。

她的儿子马建新说“她是人民的演员,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回归人民。而我们子女要做的就是帮助她完成这个愿望!”

所谓“德有多高,艺就有多高”。

马金凤老师是戏曲舞台上的常青树,是永不凋谢的洛阳真牡丹,是翱翔苍穹鸣唱九天的金凤凰。

她的人生,注定是传奇的,后人也将永远缅怀她的精神。

愿马金凤老师一路走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