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的“热脸”遭遇孩子的“冷脸”
当您的“热脸”遭遇孩子的“冷脸”
Time 15:36:28 情感驿站 恋故事
近日,家住北京海淀区双榆树社区的高三学生家长张秋芳女士,愁容满面地向本报倾诉了积压在她心中许久的苦恼,她说:“我和孩子父亲特别渴望能与孩子进行和谐地交流,但我儿子压根就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他在学校里和同学们总是有说有笑,可一进家门就像变了一个人,沉着脸,不愿搭理我们,其实我和他父亲一直尽力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从来不强迫孩子,遇事总是跟孩子商量,尽可能征求他的意见,放假也从来不强迫他参加补习班,而是随孩子的意愿让他在家玩、看电视、上、出去逛。可自从他上了高中以后,我们感到孩子学习压力大了,脾气也越来越坏了,这时我们也不敢对孩子提什么要求。并且每天我和他爸都在看他的脸色说话行事,吃饭的时候,我们绝不会询问他的学习情况,怕影响他的食欲。好不容易等他吃过饭做完作业,想主动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事,孩子便极不耐烦,硬邦邦甩过来一句‘你烦不烦啊!’然后‘砰’的一声把自己房门一关不出来了。看着孩子冷酷的面孔,我们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但又不敢批评他,怕说重了会影响孩子的心情,耽误他的学习,我们现在真是太苦恼了!”
听了张女士的倾诉后,随后在该社区对一些家长做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其中多数家长表示都曾或多或少的遭遇到孩子的“冷脸色”。
可见,亲子沟通障碍已是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孩子反馈给家长冰冷的面孔,让所有做父母的为之心寒。为此,大部分家长心存疑虑,难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真的就那么困难?父母与孩子沟通不畅的原因到底出在了哪里?
针对上述出现的亲子沟通不畅问题,采访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杨永龙老师,他给出的结论是,由于大多数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的心思,更没有在孩子青春期阶段设身处地的与孩子进行角色转换,所以导致了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了沟通“断层”,甚至出现孩子给父母脸色看、发脾气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家长与孩子当时的沟通时机不对。有时候孩子正在考虑一些问题或是您的孩子在学习上可能真的遇上了困难或其他挫折,导致了孩子此时情绪低落而不愿意和家长说话,而这时家长却偏偏跟孩子讨论问题,结果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遭到拒绝;家长的谈话方式或口气不好。有的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态度简单粗暴。要么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你必须听我的”、“我说的准没错”,要么就是严辞指责“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等,这些带有指令性和否定性的言语必然会在孩子那里遭到冷遇,甚至会让孩子发脾气;平时家长的谈话内容太过重复。有些家长每次和孩子谈话内容都差不多,根本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和兴趣,所以时间一长,孩子肯定会觉得父母的谈话是老生常谈,认为家长除了唠叨就是啰嗦,很自然地就不再愿意与父母谈话了;家长没和孩子养成沟通习惯。其实很多孩子对家长不理不睬的态度,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没建立起与孩子沟通的良好习惯,或是因为家长平日工作太忙缺乏对孩子的关心,还或者是父母对孩子从小宠爱过多约束较少,养成了孩子现在内向和任性的不良心理特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和家长沟通;家长与孩子谈话言之无物。有些家长很想跟孩子交流,但谈话总是找不到重点,对孩子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帮助。于是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者是干脆就不听。
那么,当遭遇孩子的冷脸时,家长又该如何是好呢?家长要想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给自己脸色看呢?
杨永龙建议,良好的沟通是应该建立在您与孩子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在与孩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谈话时机。比如,在吃饭之后休息的时候,或者节假日一家人聚会娱乐的时候。通常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孩子的精神都比较放松,心情比较愉悦,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
其次,家长与孩子谈话的次数不要太多、太频繁。虽然沟通的效果与时间长短、次数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过多的谈话有时候反而会招致孩子的反感。所以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应该把握好一个度,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只要把想说的内容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切忌不能长篇大论。
第三,家长态度要真诚。在与孩子谈话时,家长不要把自己总摆在家长的位置上,要把您的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交流。谈话时最好开诚布公,把您最真实的想法和情况直截了当的当面说清楚,并且还要给孩子一个表达他自己意愿和想法的机会。不要旁敲侧击或避重就轻,否则很难达到交流的目的。
最后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还要做到见机行事。对于那些心理压力过大的孩子,刚开始沟通时,家长可能会遭到拒绝或出现过激的语言。当交流不畅的时候,家长要把握自己的态度,切忌当场发怒激化矛盾。应尽量淡化矛盾,及时地转变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家长再想法设法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帮助他们反省。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