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畜牧业如何防旱灾
春季畜牧业如何防旱灾
作者:
文章来源:畜牧业
发表时间:2012-03-08
点击量:
当前,云南等西南地区的旱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按照以往的经验,春季往往会发生旱情。持续干旱可导致大量牲畜饮水困难,饲草枯死,饲草饲料短缺,畜禽疫病频发。针对干旱之年养殖业与种植业争水的现象,要不断进行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抗旱畜牧业、节水型畜牧业,这样才能在旱灾之年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发展耐旱饲草,实现以旱制旱
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量推广种植耐干旱的优质牧草,是抗旱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谷稗、玉米草、菊苣、美国籽粒苋、串叶松香草、鲁梅克斯、紫花苜蓿、黑麦草、苦荬菜、杂交狼尾草、大叶速生槐、沙打旺、草木樨、小冠花、红豆草、聚合草、细绿萍、鹅头稗等牧草根系发达、耐干旱、营养丰富,在北方干旱地区均可种植并能很好生长。
豆科牧草品种中的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牧草品种,喜温耐寒,耐旱,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一年种植可利用10年以上,年刈割4~5次,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可青饲,可晒制干草,可调制草粉,可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适合各种家畜应用;沙打旺俗称“薄地犟”,多年生,适应性强,喜温耐寒,耐干旱,耐盐碱,一年种植可连续利用4~5年,亩产鲜草2000~5000公斤,可青饲,可青贮,可制干草和草粉。
禾本科牧草中的冬牧70黑麦草是越年生牧草,喜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口性好,年刈割3~4次,亩产鲜草4500~6500公斤,适合各种畜禽青饲;苏丹草为一年生牧草,喜温,耐旱,与豆科牧草混播好,年刈割3~4次,亩产鲜草5000~6000公斤,茎叶产量高,营养丰富,适于各种畜禽;狼尾草为一年生粮饲兼用型牧草,耐热、耐旱,适于各种土壤,植株高大,分蘖力强,质地柔嫩,亩产鲜草8000~9000公斤,其籽实营养价值比玉米还高,是多种畜禽的优质青饲料,籽实是蛋鸡的理想饲料;无芒雀麦是多年生牧草,抗寒、耐贫瘠、耐旱,高产持续期6~7年,消化率高,,年刈割2~3次,亩产鲜草1500~3000公斤,可以青饲,可青贮,可制干草,适宜多种畜禽。
叶菜类牧草中的鲁梅克斯,又名高秆菠菜,多年生叶菜类牧草品种。喜水肥,耐旱、耐寒、适宜各种土壤,蛋白质含量高,一年种植可连续利用10年以上,年刈割4~5次,亩产鲜草10000公斤以上,适合于多种畜禽。
2.开发、利用野生草料、作物秸秆等资源,是促进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弥补旱灾损失的有效措施。充分利用野生枯草、玉米秆、稻草等秸秆,通过切短、微贮、青贮、碱化、氨化、软化等处理后饲喂牲畜,可以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开源更需节流,实现以调制旱
1.多渠道寻找水源。对旱情较为严重的养殖场(区),要调动一切力量,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大力倡导打备用深井开发地下水,修建备用水池、水窖、水箱、水袋等,充分收集雨水、河水,做好用水储备;从沟渠、湖泊、河流引水,通过机械、人力、畜力运输,经过沉淀、消*后可作为畜禽饮用水使用。
2.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在优先保证畜禽饮用水的前提下,及时清理厩舍内粪尿,保持舍内卫生,节约用水,防止不必要的浪费。要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减少畜禽对水的消耗,指导养殖场(户)采用干稀分禽,限制用水;推广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实现生猪养殖污染零排放,不再需要对猪粪尿进行清扫排放,也无需用水冲圈,既节水又环保;彻底改变喂稀食的习惯,推行饲喂干料、单独饮水相结合的饲喂方式,提高饲料报酬。
3.科学养殖,适当提前出栏和出笼。合理搭配饲料,提供青绿多汁饲料,清凉解渴,增加水分;适当降低畜禽活动量,减少放牧时间,需放牧时,要选择凉爽、通风、背阴的牧场,避免阳光直射,放牧结束后,让牲口进入搭建的凉棚,充分休息,减少水分散失。
推广新型工艺,实现科技制旱
1.改善清粪工艺。摒弃原有的水冲粪、水泡粪工艺,推广使用干清粪工艺,勤打扫、少冲栏。水冲式和水泡式清粪工艺,耗水量大,排出的污水和粪尿混合在一起,给后处理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固液分离后的干物质肥料价值大大降低,粪便中的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进入液体,使液体部分的浓度很高,增加了处理难度。
与水冲式和水泡式清粪工艺相比,干清粪工艺固态粪污含水量低,粪中营养成分损失小,肥料价值高,便于高温堆肥或其他方式的处理利用。产生的污水量少,且其中的污染物含量低,易于净化处理,在中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是较为理想的清粪工艺。
2.安装使用自动饮水器。据资料显示,采用水槽喂水,150头60公斤左右的猪每天需水量约3吨多,而采用自动饮水器供水,同样数量和重量的猪每天需水约1.5~1.7吨左右。既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可有效防止水槽喂水引起的圈舍潮湿、饮水不卫生、影响生长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