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囊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华西小儿外科成立60周年儿科医生紧缺时
TUhjnbcbe - 2024/11/5 13:13:00

“儿科医生工作量大,辛苦,医患纠纷高发,风险大,收入低,所以如果有别的选择,大多数医生不愿做儿科医生,这也是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年,医院小儿外科医生的裴洪刚在《我辞职了》这篇文章中写道。

年7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发布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最新情况:目前我国儿科医师从年的12万人,增加至年的23万人。这意味着,每千名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92人。

一句话总结:虽然我国儿科医师人才培养的总体效果是显著的,但是均摊到每个患儿身上,儿科医生数量仍旧非常紧缺。

在全国儿科医生如此短缺的大背景下,医院小儿外科却依然长期保持了高速优质发展:

从年建科时的三人小组起步,发展到了如今超过百人的专科医护团队,成为国家区域(西南)儿童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儿童外科患者超过10万人次,形成了自己的人才梯队。

那么,医院这个科室是如何培养人才,并且留住人才的呢?在医院小儿外科创立60周年之际,医学Plus专访了该科创始人、华西终身教授胡廷泽,以及他的弟子、继任者,现任华西小儿外科主任向波教授,让他们来分享60年来传承与发展的宝贵经验。

先行者:胡廷泽教授

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华西小儿外科成立60周年之际,也是创始人胡廷泽教授的90大寿。

年,胡廷泽29岁,从业4年的他被派去北京参加当时卫生部主办的“小儿外科医生培训班”的学习。“当时我是不大愿意的,认为小儿外科就是割包皮、做疝气等比较简单的手术。“但是在翻阅外国文献时,一句话引起了青年胡廷泽的兴趣:“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即使是同一个病,成人和小孩的治疗方式也大有不同。这就引起了青年胡廷泽的兴趣,他开始认识到,小儿外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一年后,胡廷泽教授学成归来,医院给了15张病床,于是诞生了西南地区最早的小儿外科,把小儿心胸、小儿普外、新生儿、小儿矫形一共5个学科撑起来。

年,一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被送到医院。患儿的食管先天畸形,不做手术必然会死。上面几个大主任问:能不能保证活下来?!食道闭锁当时在北京、上海做成功的病例也寥寥无几,由于巨大的风险,几乎没有领导敢签这个字。

“不做是百分之百死,但是做了手术会有一线希望,”胡廷泽面对压力没有犹豫。当时医院的吴和光老院长顶着压力,在取得家属同意后签下了字。现在已经很常见的呼吸机、监护仪这些抢救设备,在当时通通没有,连婴儿专用的麻醉插管,都是吴老院长协调麻醉医生特制的。

“经过医生的抢救,这个患儿终于活下来了,几十年后,还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看望了我。”胡廷泽教授回忆,第一例食道闭锁手术给予了整个刚建的小儿外科非常大的勇气。

我们当时就是有这么一股求知、钻研的冲劲儿,这股劲儿也让华西小儿外科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在国际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希望后来的年轻人也能保持住这股子精神气儿。

继任者:向波主任

努力为青年人创造更大的舞台

在医院的小儿外科,百余人的医、护、研团队,每年要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超过十万人次,完成近万台全麻手术,实际上任务是非常重的。

儿科,是一个被比喻为“哑科”的科室,面对新生儿以及牙牙学语的小朋友们,医生没有办法和小患者们直接交流,这大大增加了医生的诊治难度。华西小儿外科向波主任提到,小儿外科医生培养周期更长、工作强度大、收入相对较低、医患矛盾更突出等,是造成小儿外科医生数量短缺的根本原因。

向波介绍,在全国小儿外科医生非常短缺的大背景下,医院一直非常重视小儿外科青年医生的培养。

一、塑造人文关怀大环境,医院和科室加强对医护人员全方面关怀到位,医护人员才能更好地关怀患者及其家属。

二、创造个人和学科发展大平台,提供国内、外进修和学习机会,保障青年医生的职业晋升道路的畅通。

三、加强青年医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激发小儿外科医生的华西荣誉感。目前在医院的整体大环境下,医生和护士的平台荣誉感是非常强的。很多医生可能不愿意到外面做小儿外科医生,但能到医院从事小儿外科,他们还是非常愿意。

未来: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才是发展硬道理

目前的华西小儿外科,更像医院。但在急救手术、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等高危的疑难重症领域,又能依靠于整个医院的临床和科研创新实力,医院不能取得的成绩。

谈到华西小儿外科的未来,向波主任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发展:

一、医疗质量越来越好

小儿外科治疗的疾病总体预后比较乐观,大多数疾病是良性类,即可治疗型疾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所以华西小儿外科一直在努力提供高水平诊疗服务,高素质人才、先进设备、创新技术、和谐医患关系等缺一不可。

我们要努力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才能切实降低手术风险和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朝着安全、微创和快速康复的方向努力。

向波主任提到,比如小儿疝气、隐睾,隐匿性阴茎、单纯性阑尾炎、多指、体表小的包块等十余种疾病,目前在华西小儿外科早已经实施了“门诊准备-预约住院-当日手术-24小时内出院”的日间手术模式,时间短又安全,这样是最好的,既降低了治疗费用,又减少对患儿家庭正常生活的干扰。

二、手术创伤越来越小

发展微创外科,尽量让手术做的更加精准、智能化、微创化,才能让患者恢复得更快。

正在开展达芬奇手术的医院小儿外科

现在华西小儿外科已在运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平台实施部分手术,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率更低。目前,小儿外科团队已完成多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胆总管囊肿的机器人手术量和成功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疾病发现越来越早

小儿患者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想办法,让很多疾病能够早期发现。

比如小儿的大部分胸、腹部恶性肿瘤,包括: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横纹肌肉瘤等,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治疗效果是比较乐观的。一旦到了晚期,平常的治疗手段已经没有用了,只能进行长时间放、化疗,甚至器官移植,人力财力花费巨大。

华西小儿外科一直在呼吁全社会能共同努力,推动规范化的儿童定期体检制度的落实。

四、多学科合作越来越紧密

很多的儿童疑难重症均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系统,华西小儿外科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努力提高危急重症的诊疗水平。

医生们绝不轻易放弃一个重症患儿,内心始终坚守着前辈们的教诲:治疗好一个小孩,就相当于拯救了一个家庭。

比如:以前儿童肝脏功能衰竭后必是死路一条,现在如实施肝脏移植则可能重获新生,但需要集中小儿外科、肝胆外科、器官移植中心、儿童ICU、小儿内科、麻醉科、影像科等领域的大批专家。只有通过多学科的紧密合作,才能够解决传统治疗方式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

华西小儿外科创始人胡廷泽教授留给青年人的,是这份“但行前路,无问西东”的开拓精神。

从创始到如今,华西小儿外科已经由点发展成为一个面,拥有百余名医护人员。

向波主任说,接力棒传承到他这一代,要实现的是要为华西小儿外科的青年医生们创造更大、更高的发展平台,带领华西小儿外科成为中国小儿外科的一张“闪亮名片”。

医学Plus是由成都商报四川名医打造的医院管理经验专业分享平台本文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

采写:离离图片来源:医院提供、RF

编辑:巫山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西小儿外科成立60周年儿科医生紧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