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囊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什么是根管治疗后疾病
TUhjnbcbe - 2022/9/12 18:04:00
白癜风检查需要做什么 http://m.39.net/pf/a_4771443.html

显微根尖手术在根管治疗后疾病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什么是根管治疗后疾病?

其实质为何?

哪些情况下,有行显微根尖手术的必要?

如何把握其适应证?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实质

临床诊治任何疾病,如果只看到表面现象,治疗效果往往与预期相差万里,只有了解疾病的实质,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根管治疗后疾病是指,牙髓根尖周病的患牙,经过根管治疗后发生疼痛、咀嚼不适、牙龈肿胀、反复流脓等主观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发现根尖周组织、根周组织发生病变,病变未愈或扩大等体征。

根据文献统计,初次根管治疗成功率为73%~91%,即根管治疗后疾病发生率为9%~27%。根管治疗后疾病的常见病因包括:①医源性因素——临床上,由于口腔医师对根管系统的解剖认识不到位,或对根管系统的变异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造成髓腔入路的设计失误、遗漏根管、根管预备台阶、穿孔、器械分离等,引起根管系统预备不到位或根尖屏障不规则破坏,导致根管系统欠填或根充材料超充;②冠部渗漏;③根尖囊肿。

韩国Song等对例手术病例的根管治疗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其中位列第一的原因是遗漏根管(占30%),第二名是充填不实(在牙胶尖与根管壁之间存在大量缝隙,占20%),第三名是根尖钙化物(根尖细菌团块),其次分别是根管系统变异(根尖分歧、侧支根管等)、充填未达工作长度、根裂、根管偏移、超填与其他未知原因。

年,G.Debelian等人报道,根据临床追踪观察,非感染根管的根管治疗成功率可达90%以上,感染根管的根管治疗1年后完全愈合者占68.7%,治疗失败者占8.3%。这一结果提示,治疗前的牙髓状态对治疗结果影响很大。对于牙外伤、急性牙髓炎等非感染根管情况,只要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牙髓坏死、根尖周炎等根管感染情况,治疗效果则不确定。另外,还有扫描电镜结果发现,根管治疗后疾病的发生与牙胶尖上细菌的附着有关。

很多病例报告显示,在X线片上显示恰填的患牙,实则在根尖孔变异解剖结构内或根尖外,都定植着大量细菌,形成细菌生物膜,并且根管内与根尖表面的生物膜直接相连,所以存在很多治疗看似“过关”,实则未控制感染的根管治疗后患牙。很多时候,口腔医师“心有余,力不足”,常规的根管治疗无法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从而出现治疗失败。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根管治疗后疾病的实质是“细菌”,它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罪魁祸首,也是引起牙髓根尖周病的根本原因。

根管治疗后疾病实际上是一类多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图1)。

既然根管治疗后疾病的实质是细菌,那么,影响根管治疗疗效的因素就包括:

①治疗前根管系统内细菌定植的状态;

②根尖周组织内的病原因素;

③根管充填的程度和质量;

④冠向封闭的质量。

显微根尖手术的必要性

根管治疗后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手术根管治疗、根尖显微外科手术、意向性牙再植术、自体牙移植术或拔除术。直接拔除可以有效解决根管系统的感染问题,但这不是牙体牙髓医师的首选方案。非手术根管再治疗是一般根管治疗后疾病的首选方案,其主要原理是清除根管内残余细菌,阻断根管内细菌与根尖周组织的交通,从而控制感染。但与根尖显微外科手术相比,非手术根管再治疗存在以下几个局限性:

①细菌定植部位(图2)决定了非手术治疗效果的不可预测性。

细菌不只定植于主根管,还定植于牙本质小管、侧支根管、根尖分歧、根管狭部等,临床上X线片主要显示主根管充填情况,机械成形和化学冲洗等治疗手段能够去除部分感染,但是能保证将所有的感染牙本质去除吗?

因此,非手术根管再治疗的疗效存在不可预测性。

②根管系统复杂性及根管治疗技术决定了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局限性。

形状规则的器械进入形状不规则的根管系统,产生的牙本质碎屑势必会堆积到一些解剖结构不规则处;器械还可能在根管中央形成偏移,结果只预备到一边,忽略了另一边;所以用镍钛预备系统将根管内的所有感染清除是很难的,这决定了根管治疗术的局限性。

根据文献报道,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仅有58%~81%,这意味着根管再治疗的失败率比初次治疗更高。对于根管再治疗失败病例,以及无法通过根管再治疗达到治疗目的病例,我们就可以考虑通过根尖显微手术处理,其基本原理就是阻断根管与根尖周组织间的交通。

据文献数据统计,传统根尖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仅有19.4%~68.7%,而显微根尖手术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显微根尖手术的有效性使其成为保存疑难患牙的必备手段。

临床决策流程

显微根尖手术的适应证

制订临床决策流程

临床决策是将最佳证据、临床判断和患者选择相结合,制定诊治计划的一个过程。手术治疗很少是唯一选择。临床医师与患者须权衡两个或多个方案的利益、风险和成本。因不同患者往往对不同治疗结果的价值持不同态度,所以临床医师在临床决策的制定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

判断是否需要做根尖显微手术,首先要评估患牙保存的价值。

评估因素主要包括:残存牙体组织的量、临床冠根比(如果小于1:1可考虑保留)、冠根是否存在折裂、牙周状况、患者的态度。

对于牙体治疗后无法进行冠修复、牙周组织已严重缺损、牙周病损愈合差、复杂根管手术治疗且长远疗效差者,或无保留牙齿意愿者,建议直接拔除患牙。

对于有保存价值的患牙,选择非手术根管再治疗或根尖手术的决策流程如图3所示。

对于根管通道能够重建的患牙,首选非手术根管再治疗(有些情况下也可选择直接进行根尖手术),反之,则建议选择根尖手术。

总之,选择各治疗方案的利弊和成本,对于临床医师非常重要。

适应证选择

具体到显微根尖手术的适应证,应包括非手术治疗未治愈的根管治疗失败病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外感染、异物、真性囊肿),根管解剖变异(根尖分歧、根管峡区),各种根管治疗并发症(台阶、堵塞、穿孔、器械分离、根管超填),以及非手术治疗未治愈的根管治疗失败病例。对于病因诊断不明的病例,有时也可应用于探查性手术。

综上所述,显微根尖手术的成功率高,是保存疑难患牙的必备手段。对于根管治疗后疾病患牙,首先评估其保存价值,如果有保存价值,需综合评估各个治疗方案的难度、疗效、利弊,通过充分的医患交流沟通,确定治疗方案,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实施操作(图4)。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根管治疗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