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法国诞生的玫瑰,其实源自中国的月季。新西兰的国家名片奇异果,其实脱胎于中国的猕猴桃。一直以来,植物通过杂交蜕变从来都不是秘密,但带着植物完成全球旅行的植物猎人却鲜为人知,这是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职业。
一开始,植物猎人更多是以买卖或掠夺的姿态出现,但却客观上使植物实现了地理跨越,丰富了全球植物的多样性。如今,植物猎人成为挽救濒危植物的一支力量,没有他们上天入地的付出,许多珍稀植物或许就不复存在。一路走来,植物猎人的身份可谓是毁誉参半。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何时,植物猎人都能搅动植物界的风云动荡。
01
玫瑰诞生于一场误会
每逢情人节,玫瑰花都是表达爱意的标配,但很多人不知道,来自西方的玫瑰,其祖先其实是中国的月季。今天我们所看见的深红色玫瑰,其实是一种“茶香月季”,是西方玫瑰与中国月季杂交的品种。
中国月季是如何完成华丽转身的?这背后离不开一个神秘的群体——植物猎人。故事要从一位大名鼎鼎的女人讲起,她就是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皇后。玫瑰花的浪漫,如同拿破仑与约瑟芬的传奇爱情。
刚认识拿破仑时,约瑟芬是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比拿破仑年长六岁,同时还是一名游走在巴黎社交界的名媛贵妇,她在众多追求者中,看上了寂寂无名的拿破仑,相恋三个月后,两人举行了婚礼。婚后,拿破仑出征打败奥地利,声名大噪。拿破仑加冕后,约瑟芬成为法兰西帝国第一位皇后。
图
拿破仑为约瑟芬加冕
约瑟芬喜欢园艺,最爱玫瑰花。一直以来,玫瑰花在西方都有很重要的地位,相传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鲜血滴在脚下的泥土中,神奇地长出了玫瑰花,因此玫瑰花有许多神圣的象征,贵族都喜欢用玫瑰花做族徽。
约瑟芬对玫瑰花狂热到什么程度呢?19世纪初英法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为了保证伦敦的园艺师能定期将玫瑰送到她的花园,她专门为其颁发了一本特别护照,允许运送玫瑰的船只通过英*的封锁线,驶向法国。
园艺师相继为约瑟芬带回了中国的“玫瑰”,那些花的颜色她以前都没见过,还能做到四季开花。在此之前,欧洲的玫瑰多为粉色和白色,且一年只开一次花,还不耐寒。但约瑟芬不知道,这些来自中国的花朵并不是玫瑰,而是月季。月季与玫瑰都属于蔷薇科,外形非常相似,因此被英国人当成玫瑰引进了欧洲。
图
约瑟芬的花园
当时被引进约瑟芬花园的中国月季,包括了“四大名种”:斯氏朱红、柏氏粉红、*色茶香月季、绯红茶香月季。约瑟芬的园艺师对中国月季进行杂交培育,就诞生了如今情人节盛行的深红色玫瑰。没想到,两百年后这个新品种又回到了中国。
约瑟芬在她那座赫赫有名的马尔梅松城堡中,特地开辟了一座玫瑰园,里面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个品种、共三万多株玫瑰。带着这些玫瑰飘洋过海来到马尔梅松城堡的,就是约瑟芬派遣出去的园艺师们,他们随着拿破仑*队远征各地,为她寻找奇花异草,是名符其实的“植物猎人”。
02
植物的环球旅行
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植物猎人,是古埃及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这位于公元前年开始统治埃及的法老,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女王。她喜欢戴假胡须、穿男装,手执权杖,威严无比,很少有人见过她的真实面貌。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在位的20年里,埃及停止了战争,变得繁华富庶,也留下了许多壁画。在哈特谢普苏特的太平间寺庙Djeser-Djeseru里,还保存着绘有她自传的壁画,包括传说中的邦特之旅。
邦特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以生产和出口*金、芳香树脂、黑木、乌木、象牙和野生动物闻名。哈特谢普苏特打造了一支红海舰队,亲自率领了著名的古埃及远征——邦特之旅。据Djeser-Djeseru的壁画所示,她带回了五船奢侈品,包括珍稀植物的种子和香料。
图
太平间寺庙壁画
现在Djeser-Djeseru的庙前还有一个完整的乳香树根,乳香是橄榄科植物的树脂,有消炎防腐、通经止痛和消肿生肌的功效,一般罗马贵族都会贴身携带使其香味不散,而埃及人则需要大量的乳香来制作木乃伊。此外,哈特谢普苏特还收集了一种名叫巴旦杏的植物,巴旦杏是古埃及化妆品中的一种常用材料,可以想见,女王也是爱美的女人。
15世纪以后,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国家的海外贸易,刺激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家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征服。在这过程中,植物猎人也一起踏上了全球远征的航行,他们随着贸易公司、殖民者、传教士、技术工程师等来到异域,探寻未知的珍稀植物。
“虽然孙子英年早逝
两代特拉迪斯坎特却穷尽一生
翻山越岭,穿林跨海
因为他们选择了收集奇珍,收集那些凤毛麟角
无论陆地海洋,无论天上地下
他们的壁橱里藏着大千世界
就像坚果里藏着伊利亚特
他们就是著名的古物收集者
也是玫瑰、百合的守护神”
这段诗词出自英国著名的植物猎人世家——特拉迪斯坎特家族的墓志铭。这一家三代见证了16、17世纪欧洲植物猎人的兴盛时期。
老约翰·特拉迪斯坎特因两项成就而闻名:他是现代英国花园的先驱,并在伦敦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植物大发现》一书中曾就这个博物馆提到,“如果有人在这个充满奇珍异宝的地方呆上一整天,那他的所见所闻之丰富,就跟他在外旅行了一辈子一样”。
18、19世纪是植物猎人的鼎盛时期,“植物狩猎”成为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的动机之一。18世纪,澳洲大陆还未被发现,学者们认为南半球存在着一个未知的南方大陆,当时的理论认为,地球在转动时需要平衡,所以欧洲大陆的另一边存在着“平衡大陆”,大英帝国是第一个想探索这个传说的国家。
他们派出了著名的詹姆斯·库克船长探险远征。年,英国博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随库克船长一起探险远征,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现了很多新物种。在塔希提岛(又叫大溪地)的三个月,两人惊讶地目睹面包树生长快速,无需精心照料,能结出很多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果实。他们产生了一个念头,或许可以栽种面包果来喂饱英属西印度群岛的黑人奴隶。回到英国后,班克斯向国王乔治三世汇报其发现,还发出悬赏,只要有人能从塔希提岛顺利运送棵面包树到西印度群岛,就能拿到赏金。
图
面包树果的果肉
19世纪,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作为帝国扩张的一部分,植物猎人获得了打开中国植物宝藏之门的钥匙。与此同时,植物的迁移也对帝国的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为英国提供了深入中国腹地的极大便利,茶叶是他们最先寻找的东西,这项任务又落到了植物猎人头上。一位名叫罗伯特·福琼的人被选中,前往中国寻找最好的茶叶种子,为此他每年能得到英镑的报酬。
福琼装扮成中国商人,非法越过《南京条约》划定的港口,在江苏、福建和广东一带寻找茶叶,并带入印度(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在地)进行培植。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而到年时,这个数字已上升到了59%。
说起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人,就是近代著名的植物猎人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据传他将大约种亚洲植物引入了欧洲。在威尔逊之前,法国的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中国西南最先发现了大熊猫,并将多种新植物带回了法国,引发了欧洲植物界的一场地震,使欧洲人认识到:中国西南是个值得挖掘的植物天堂。
年,威尔逊前往中国。几经辗转,次年到达长江边上的宜昌,发现了猕猴桃,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收集了种植物,包括大白花杜鹃、尖叶山茶、虎耳草、盘叶忍冬、巴山冷杉、红桦和血皮槭等。年威尔逊在英国完婚,婚后再次被派往中国。三年后,他带着种树种以及种植物标本回到了英国。此后,威尔逊又前往中国进行了三次探索,被称为“第一个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
图
威尔逊拍摄的一棵古树
年,威尔逊在哈佛大学阿尔诺特树木园工作期间,出版了《中国:园林之母》(China:MotherofGardens)一书,记载了他的几次中国西部之行,书中他称中国是“花的王国”。他写到:在我们花园最为受惠的国家当中,中国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从早春盛开的金钟花到玉兰花,夏日的牡丹和玫瑰,到秋天的菊花,中国贡献给花园中的花卉财富有凭有据。
多年来,植物猎人的评价毁誉参半,一方面他们掠夺了别国物种,使入侵物种扩散,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但另一方他们也对丰富全球物种、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3
濒危猎人保护濒危植物
进入现代社会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垦植以及工业污染等,植物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许多植物处于濒危状态。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5万种植物濒临绝种,预计还有4万种植物在本世纪可能会灭绝。植物猎人也已经转变了身份角色,从探索收集奇花异草,到寻找保护濒危植物。
没有了王室贵族的支持,植物猎人的出现更多是以民间分散的力量存在。由于这项工作危险系数很高,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强健的体魄、飞檐走壁的本事以及很强的野外生存能力,称得上植物猎人的人屈指可数。
西畠清顺是日本的一位植物猎人,他出生于日本花艺世家,一次在海拔四千米的京那巴鲁山看见世界上最大的猪笼草后,他被植物惊人的生命力震撼,从此沉迷于满世界地寻找珍稀植物。
他曾花重金将西班牙一棵濒死的千年橄榄树运回日本救活,这棵橄榄树目前生长在日本小豆岛。在摩洛哥,他发现了好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的古老龙血树,割开树干会流出鲜红色的树液。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天空植物园”,里面生长着他收集来的三千多株稀有植物。
图
被救活的千年橄榄树
西畠清顺常年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他曾说如果不是喜欢到死,就做不了这份工作。在遥远的中国台湾,也有一位植物猎人,名叫洪信介,他应该懂得西畠清顺的心情。
洪信介是台湾屏东的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他的工作就是在深山老林中穿梭,寻找濒临灭绝的植物。他每年至少有天独自在森林中穿行,背着40公斤的行李,在树上攀爬如履平地,甚至可以从一棵树直接跳到另一棵树上。山上危险重重,*蛇、虎头蜂经常出没,一不小心可能就没命了。洪信介采集过的最危险的植物是雅美万代兰,这是一种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濒危植物,如今全世界仅剩二三十棵。
图
穿梭在丛林间的洪信介
洪信介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是他对植物非常了解,只要是他走过看到的植物,都能识别出来,他的记忆力过人,采集的植物不会重复。为了保护环境,他还会采集每个地方的植物标本,将其带回保种中心进行研究。工作的第一年,洪信介就采集了种濒危的植物,制作了0份标本。
如今,洪信介所工作的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总共收藏了种植物,台湾目前有记录的植物,不过多种而已。这里的兰花、苔藓、秋海棠等植物都是世界第一丰富。
无独有偶,一位名叫杨宗宗的人,也在新疆乌鲁木齐做着与洪信介相似的事。他创办的的自然里植物学社,吸引了约20名不同行业的植物爱好者,结合生态学方法,尝试通过种质保存、迁地保护、科普教育等方式保护植物濒危物种,唤醒大众的保护意识。
为了寻找因滥挖贩卖而几乎灭绝的阜康阿魏,杨宗宗和同伴们翻山越岭找了好几年。找到后,他们对阜康阿魏进行了大片区域人工扩繁,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阜康阿魏的生存和延续。
图
濒临灭绝的阜康阿魏
杨宗宗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说:植物不是大熊猫也不是金丝猴,很少有人在意它们,但一株不起眼的植物,或许关乎两百种以上物种的生存。
-END-
撰文
李晓萌
编辑
孙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