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河北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河北石家庄保定唐山疾控环监药质检高校大学科研检测实验超纯水机实验室废水医院制剂室检验科水处理超纯水机半导体药厂食品厂超纯水机系统
这年,墙东孟家种了棵瓜秧,结了一个瓜,顺着墙头爬过去了,在墙西姜家那边儿结着呢。瓜长得出奇得好,溜光水滑,谁见了谁都会夸。一来二去的,这瓜就长成了挺大的个儿。到了秋后摘瓜时,一瓜跨两院,怎么办呢?那就两家各分一半吧,于是就拿刀把瓜切开了。
瓜一切开,奇迹出现了,金光闪亮,里边没有瓤,也没有籽儿,竟然坐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非常讨人喜欢。孟家和姜家都没有后代,一看可喜欢了,两家一商量雇了一个奶妈,就把小姑娘收养了。
转眼,姑娘长到十多岁了。两家都出钱,请了个先生教她念书。念书得起个名啊,叫什么呢因为是两家的后代,于是就给她取名叫孟姜女。
孟姜女成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秦始皇开始在八达岭一带修造长城,到处抓人做工。谁若是被抓去就不让回家,什么时候修好长城才能回家。那时候被抓去当工的人们都是没日没夜地干活,三天三顿饭,饿死和累死的人不计其数。
范喜良是个念书的公子,他听说秦始皇修长城抓人,非常害怕自己被抓去,就开始了逃难的生活。他孤身一人,无亲无故,人地生疏,在何处安身呢?他抬头一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不敢远走,就开始犯愁了。可愁又有什么用呢,只好继续往前走,又走了一阵子,他看见一个村子,村里有个花园,便走了进去。
这里正是孟家的花园。就在这时候,正赶上孟姜女与几个丫环逛花园。孟姜女一看,葡萄架底下藏着一个人,不禁惊叫了一声。
丫环们问:发生了什么事?
孟姜女用手指着葡萄架底下说这里有人。
丫环一看,的确有一个人,刚要喊抓贼,范喜良见状,赶忙爬出来说:
“别喊,别喊,救我一命,我是逃难的。”
孟姜女一看是个年轻的白面书生,长得慈眉善目,仪表堂堂,不像是个坏人,就跟丫环回去找员外去了。到员外跟前,把情况和他一说,宽厚善良的老员外说:“把他请进来吧。”于是,环就把范喜良带进来了。
员外问:“你姓什么?叫什么?”
“姓范,叫范喜良。”
“你家住哪里?”
“我家住在村北。”
“你为什么要藏到我的花园中来呢?”
“因为秦始皇修长城抓人,我受不了那种非人的生活,没办法,只好跑到这儿来了。”
员外一看这个年轻人忠厚老实,就收留了他。
范喜良在孟家住了好些天了,孟员外通过这些天的观察,发现范喜良的确是个不错的好小伙,心想,姑娘不小了,该找个主啦,就跟老伴商量。员外说:“我看范喜良不错,不如把他招门纳婿吧。”
老伴一听,非常乐意,说:“跟姜家商量商量。跟姜家一商量,也挺乐意。”范喜良对孟姜女早已一见倾心,更不用说,于是这门亲事就定下了。
说办就办,两家人择了个日子成亲,摆上酒席,请来各样的亲友宾朋,大吃大喝,闹了一天。
灵寿民间故事传说:葫芦山的传说
在灵寿县西部与平山交接处,有一座形似葫芦的山,人称葫芦山,关于这座山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很久以前,山脚下住着一对年老的夫妇,老汉王国富,其妻王氏,老俩口以种葫芦为生,光景过得还算舒心。
一天夜里,惊天动地的巨响把老俩口惊醒,紧接着呼呼的狂风刮了起来,尘土飞扬,砂石乱滚。两人赶紧起来透过窗口向外看去,不看则已,一看两人大吃一惊,只见在朦胧的月光下,一个怪物正在尘土中狂舞。原来在他们房后的山中住着一条长蛇,经百年修炼成了精怪。
打这以后,周围的村庄就不太平了,不是这家的牲畜被风卷走,就是那家的小孩被妖怪吃掉,就连大人也常常成为蛇精的美餐,一时搅得四邻不安,人人恐惧。可谁有办法呢?人们只好天一黑就闭门灭灯,苦待天明。
老汉房后的葫芦也倒霉了,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葫芦被石头砸烂,被尘土埋没,被狂风刮得四处都是。老汉的心就象被人揪着一样难受。这天老汉独自一人又在葫芦地里暗自流泪,忽然看见坡跟里还有个幸存的葫芦,大得出奇。老汉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葫芦,他连忙跑过去摘下来,抱在怀里。突然,这只葫芦滚在地上随即变成一个膀大腰粗的小伙子。只听他说道:“老爷爷,我是葫芦神的儿子,为了报答您对我们的好心,我奉父之命前来为民除害。”老汉满心欢喜,忙拉他回家。这时小伙子又说:“老爷爷,你快把种葫芦用的铲拿来,我要立即去杀死妖怪,不然等那妖怪醒来,后患无穷。”老汉照他的吩咐把铁铲拿来。小伙子爬上大山,把铁铲用力掷入洞内,只听一声长啸,令人毛骨悚然。妖怪被钉在里面,尾巴乱挠,企图将大山弄翻跑出来。大山左摇右摆,眼看就要倒了。这时,小伙子变成一座大山,压在了蛇妖上面,蛇妖再也不动弹了。
为了纪念这位见义勇为的小伙子——葫芦神的儿子,人们便把此山叫做葫芦山。
灵寿民间故事传说:五谷杂粮的来历
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还不会种地,吃的是野果和树叶,生活很苦。一位天神把这情况报告给了玉帝,玉帝同情人们疾苦,就下令给人间下些米面。从那时起,每年夏天从天上下米,冬天下面,人间百姓有了米和面,再不愁没饭吃了。过了些时候,天神装成乞丐下界视察,却见家家都在抛米撒面,浪费特别严重。天神信步走进一户人家,对一位中年妇女说:“行行好,把你那馍馍给我吃一个吧!”那妇女头也不抬,说:“馍馍还要喂狗呢。”天神又乞求说:“那就给点烙饼吧,我饿得实在不行了。”妇人狠狠地说:“烙饼,还要给俺孩子垫屁股呢!”边说边将烙饼顺手放到孩子屁股底下。
天神奏明玉帝,玉帝大怒,立即下令,把下米改成下雨,把下面改成下雪。
人们没有吃的了,饿得面*肌瘦,便跪在地上向天神祈求饶恕浪费之罪。天神气呼呼地说:“绝不饶恕!”这时,一条*狗也跪在地上,眼泪汪汪地请求给它留点吃的。天神觉得狗无罪,就对狗说:“你起来吧,我给你留一粒谷,一粒麦,一粒高粱,一粒黍,一粒豆,你自种自食吧!”
狗把这五粒种子种在地里,一夜之间,就成熟了。第二天*狗把粮收回来,它看见人们都快饿死了,便煮了一锅粥,给大伙分着吃。人们觉得自己是狗的主人,反而让狗养活自己,都不好意思地说:“粮是你求来的,我们吃了你吃什么?”狗说:“你们吃我的饭,我吃你们的屎!”这五粒种子打下的粮食,就是今天的五谷杂粮。
灵寿民间故事传说:四显神通
高阴阳的名气越来越大,人们常向高阴阳试探功法如何。一次几位村民对高说:“都说你的法力甚高,你能带领咱们到云南看一场大戏吗?”高阴阳说道:“那很容易,只要你们听我的话,保管让你们平安到云南看一场戏,平安回来。”于是几个小伙子一起都坐在一个石碾盘上。高阴阳说道:“我要用法力了,请你们都闭上双眼,不让你们睁眼千万别睁眼偷看,如睁眼偷看就会把你丢掉了。”于是大家都合上了双眼,只听见高阴阳嘴里嘟嘟哝哝念起了几句咒语。突然,大家感到石碾盘飘了起来,耳边的风声呼呼直响。飞呀飞呀,一会儿功夫石碾盘轻轻地落地了。高阴阳让大伙睁眼,大家睁眼一看,嗬!只见前边不远,锣鼓喧天的大戏台上正在唱大戏,大伙便高兴地看起来了。把大戏看完后,高阴阳又让大家都坐在那个石碾盘上,说了声:“都合上双眼,咱们要回家了。”又听到高阴阳念起了几句咒语便飞了起来。飞着飞着,其中一位好奇的小伙子想睁眼看一下是怎么个飞法,当他一睁眼看时,呼地一阵风把他飘了下来,丢在了半路上。别人都平安地回来了,他却步行了二、三年,讨饭才回到家。这就是高阴阳一显神通。
听说高阴阳能带领村民们赴云南看戏,人人都很敬佩他的功力和法术。传说有一年的腊月二十八日,马上就要过农历小年了,农村家家户户都团聚到一起,大吃大喝地庆新年,畅谈一年来的收获。有人向高阴阳提出:“高先生,马上过新年了,你能给大伙在晚上做出个月亮来吗?明晃晃的给咱们照明守岁该多好啊!”高阴阳一听也是:“好吧!我给大伙做一个天灯,让大家痛痛快快地过好春节。”于是他便找出一张白纸,用他那把宝剪,剪呀剪呀,剪成了一个非常圆溜的月亮。他又在院子中央摆起了香案,点燃起一个神灯,口里嘟嘟哝哝地念起了几句咒语,一口法气呼地一声把他做的那个月亮吹上了天空,顿时,那月亮在天空发出了白色的`光芒。这下可把人们高兴坏了,大家欢天喜地过了个新春佳节。这就是高阴阳的二显神通。
话说高阴阳春节给村民做的那个月亮在空中给大家照明,正月初五到了,新年马上过完了,不知怎地那个月亮越飞越高,那光亮一下子照到了京城。皇上闻知后,感到不好,春节时哪里来的月亮呢?一定是民间出了大能人,或是有个反民出现,一定要派人捉拿归案。据说查来查去发现了灵寿高朱乐村出了个“高阴阳”先生,于是派了一群兵将前来捉拿。高先生知道闯下了大祸,立刻把月亮收回烧掉,自己在家里编起了草绳来。捉拿他的兵将们将他家包围了,亮出皇上捉他的圣旨。高阴阳不慌不忙地说道:“好吧,我可以跟你们走,只是你们从老远的京城赶来一定很累了,这里给大伙烧点开水。你们先喝点水休息一下,我收拾一下东西便跟你们走好吗?”兵将们都感到口干舌燥。小头目心想:兵将把他家包围得水泄不通,谅他跑不出去,就答应了。高先生夫人给他们弄好开水,让大家喝了起来。外边的人不许进,高家的人不准出。这时高阴阳把草绳拧好了,让妻子点火做饭,烟囱里一阵黑烟冒向天空。高阴阳让一家人都骑在草绳上,口里念起了咒语,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草绳“嗖”地一声顺着烟囱里的黑烟飞了起来,一家人好像骑着一条出水的蛟龙向西方太行山飞去。来抓他的兵将们,眼看着一家人飞走了,毫无办法。这就是高阴阳三显神通。
话说高阴阳带着一家人,骑着草绳飞走了,朱乐村的人们谁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慢慢地就淡忘了此人。传说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灵寿高朱乐村出了位教书的先生,常年跋山涉水外出教书,每年农历腊月回家过春节,把挣下来的薪水拿给家人,过年后就又外出教书。这一年他游走到山西一带教书,挣下了不少银两。眼看又要过春节了,他便带着银两往回走,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一条河又一条河,走啊走,走着走着,突然感到自己迷失了方向,怎么办呢?于是边走边打听过路的人。这一天他走在一座大山里,看见不远的地方有一位白须白发的老翁坐在一块山石旁休息,于是便上前问路:“大爷你好!我是河北灵寿人,回家走迷了路,请问我该怎么走才对路呢?”那老翁上下看了看他问道:“你老家是灵寿哪个村的?”教书匠答道:“灵寿高朱乐村,怎么大爷说话口音也像是灵寿的?”老者说:“对呀!我的老家也是灵寿朱乐村的。”二人越谈越亲热,于是老者便把教书匠领回家了,又是给他烧水喝,又是给他做饭吃,并且告诉教书匠说:“我家离你家不太远,只是多年没有回去了,我也打算和你一块走,路上好做个伴。”二人谈话不知不觉天气就晚了,教书匠有点着急了,问道:“咱们上路走吧,天马上就快黑了,路又这么远……”那老者说:“不用着急,不用着急,我这里有一匹快马,骑上它一袋烟工夫就回去了。”二人又谈起闲话来了。老者说:“高朱乐村东边有一条河沟,河边有一座关帝庙,你的家离关帝庙不太远吧?”“是的。”教书匠嘴里应付着,心里却急想上路回家,因为是农历小年了。老翁也看出了他的心事,笑着告诉他:“年轻人,我看你是真着急了,不要紧,马上你就会到家的。”于是拿出了一条拐杖,领着那年轻人就上了回家的路。他告诉教书人说:“你顺着我的手看,老远老远的地方那只灯亮着吧,你骑上拐杖往前走,千万不要看别处,走吧。”说也奇怪,教书匠半信半疑地骑上拐杖,向前一走却嗖地一下子飞了起来,好似腾云驾雾一般。他双眼看准前方的那只灯亮,飞呀飞,不一会就轻轻地落在了那只小灯的跟前。这位教书匠定神一看,这不是到了我的家吗?那只灯正是他家影壁墙上土地爷前供奉的神灯。一家人听他讲了经过,都说他碰到的那位老翁一定是高阴阳先生了。先生又一次显示神通,送他回家。这就是高阴阳四显神通。
1、牛郎织女传说
原生地:邢西天河山一带,邢台方志有全国最早的前乞巧节纪录
影响:成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
邢台西部太行山牛家庄,有个农家小伙子,叫牛郎。父母下世早,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牛郎只分得了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起茅草屋。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
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原来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2、周公和桃花女的传说
原生地:邢台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
影响:由此产生北方汉族婚俗
相传很久以前,七里河岸边住着一个叫周公的高人,周公得了天书,犹如神助,百算百准,从不失手,天大的事情也难不倒他,他的名气更大了。桃花女得了地书,能解能破,比周公更厉害。石坡村有个石老婆婆,儿子外出三年没有回家,快到母子俩约定的时间了,毫无音信,她就找周公占吉凶,周公对石婆婆说:“你儿子于某年某月某日将*落异乡路途,见不到他了。”石婆婆伤心极了,哭哭啼啼着去找桃花女,桃花女对石婆婆说:“婆婆不要伤心,你儿子还有救,你快回去……”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石婆婆就拿了儿子原先穿过的鞋子,上房拍着房檐,喊道:“孩子呵,快穿鞋!”又拿勺子敲门头,喊道“儿啊,快回来!”迷信说法,孩子叫*,传说是桃花女留下的习俗。
石婆婆的儿子在外经商三年,惦念家中老母,记着回家的日期,急匆匆上路,日夜兼程。这天遇上下大雨,慌忙钻进一破砖窑避雨,忽听有人喊他穿鞋,好象是母亲的声音,赶紧出窑查看。他刚钻出窑道,砖窑轰然坍塌,总算捡了一条性命。儿子回家,石婆婆万分高兴,找到周公,说他算的不准,周公大惊失色,知道是桃花女从中作梗,对桃花女更加痛恨。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周公和桃花女虽然是冤家,经彭祖撮合,居然成就了一门亲事。彭祖本是普通人,得益于桃花女使法,延年益寿,活了八百岁,还发明了羹汤,成了“调羹”的始祖。桃花女对彭祖有恩,彭祖自然不敢怠慢,卖劲地往返于周、尹两家。周公娶桃花女,既恨又爱,爱的是桃花女美丽无双,恨的是她的能耐比自己大,于是想设计害死她。桃花女当然知道周公的花花肠子,于是半推半就,答应了亲事,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动周公,尽解前嫌。周公故意选择了黑道日,到结婚这天,邀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大摆筵席,远近的百姓知道周公和桃花女结为良缘,都来贺喜。一时高朋满座,喜气洋洋,周公好不得意。在新娘到来之前,他使用法术,在门里暗藏了白马精,门旁放了缠红线的秫秸秆,预备了马精的草料,静候桃花女,一旦桃花女进门,立刻放马过去,马踏桃花女。按常理,新娘过门这天,穿红衣,着红鞋,可这天桃花女偏偏着*鞋,*道破黑道,破了周公的第一计。桃花女坐双轿,大轿套小轿,巫婆抄起缠红线的秫秸秆拍打大轿,丝毫损伤不了桃花女。撤掉大轿,桃花女叫人在过道红毡上放了马鞍,才从小轿里钻出来,跨过马鞍,把白马精压在鞍底下,掏出怀里的照妖镜,破了周公的巫术,铡好的马料没喂了马,却撒了桃花女一头,周公一惊,那是人头不是马头呢,无奈只好服了桃花女。
桃花女进门后,就像现实的两口子经常拌嘴吵架一样,周公处处设计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识破。周公终于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动,成为一对恩爱夫妻,给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爱情佳话,后来尘缘已了,凡期已至,真武大帝将二人收回,又给世人留下永远的悬念和幻想。
桃花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杂剧。明清小说更是大为描述渲染。小说描述真武大帝在雪山修炼时,用戒刀剖腹洗肠,因失血昏厥,将戒刀弃置一边,后来这戒刀修炼成阳体,刀套修炼成阴体,阳体下凡投胎在商朝周姓王侯,后世称周公,阴体下凡投胎做了尹太公的女儿,因前缘旧癖,喜欢桃花,人称桃花女。二人在人间做了一番名扬天下的事业,最后被真武大帝重心收回,做了身边的金童玉女。故事虽然荒诞离奇,却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
从历史记载来看,周公率*东征,到过邢台,应该确定不疑。周公第四子分封在邢台,那么民间称呼周公四子的后裔世袭为周公,也不见怪,邢台作为殷商故都,是殷商的后方供应基地,王宫贵族聚集也是必然的。周灭殷商后,周公正确对待殷商贵族和遗民,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深得周武王的赞许。周武王采纳周公的建议,命令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殷商贵族,打开商纣王设在沙丘台的钱库和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商民,以此稳定殷地的民心。沙丘台在今天邢台市的广宗县境。
这个传说附会在商周,和历史较贴近,脱离了纯神话,具有一定可信度。尹是古老的姓氏,殷商的后代以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大桃花村边的地名碑刻写道: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女子,姓尹,善于会卦,闻名当地,人称桃花女,此女死后遂将村名改为桃花村。
3、千手观音(三皇姑)修行的传说
原生地:邢台南和县瓦砾岗和白雀庵
影响:由此引发了国人对中国的女性观音菩萨的崇拜
相传白雀庵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坐北朝南,庙内供奉“千手千眼”菩萨,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妙善喜欢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为尼,因妙庄王逼迫其还俗,而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于是乘白虎远走苍岩山修行,后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病愈后,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为其建造庙宇,更塑金身,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传达圣旨给修筑者,于是建造庙宇时就给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许多手眼,手里又长眼,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庵院香火旺盛,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两个庙会,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会期长达15天左右。年9月,河北省佛教协会将其定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三皇姑的传说早在隋朝时期,就变得人人皆知,《搜神记》二十卷,视观音为神。略记曰:“妙庄王有三女,长妙音,次妙缘,三妙善,妙善即观音大士。王令赘婿不从,逐之御花园,居之白雀寺,苦以搬运,极所不堪,旁役*力代之。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毁于焰,大士无恙如初。命暂之,刀三折;命缢以白练,忽黑风遮天,一白虎背之去。至尸多林,青衣童侍立,遂历地府,过奈河桥,救诸苦难。还*再至尸多林,遇一耆硕,指香山修行。后,庄王病急,剜目断臂救之,尔时道成。空中现千手眼,故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4、张果老成道传说
原生地:邢台广宗张果寨和邢台县张果老山
影响:成为八仙之一
张果老,道教八仙之一,本名张果。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本是广宗一道人,因民间相传逐为神仙。常往来中条山中,自言生于尧时,有长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不时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则天也召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庙前装死,时值盛夏,不一会,他的身体腐烂发臭。武则天听后,只好作罢。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的山中再次见到他。
唐玄宗数次召见他,求长生不老之法。唐玄宗见到张果老老态龙钟。就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老态龙钟?」张果老说:「衰朽之岁,也没有什么道术可依慿,所以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实在令人羞愧。不过今天如果把这些疏发残齿拔去,不就可以长出新的出来吗?」于是便在殿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玄宗有点害怕,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一会而张果老回殿,果然容颜一新,青鬓皓齿。于是当时的达官贵人们都争相拜偈,求教返老还童的秘诀,但都被他拒绝了。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猎,捕获一头大鹿,此鹿与寻常的鹿相比,稍有差异。厨师刚要开刀宰鹿,张果老看见了,就连忙阻止,说「这是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初汉武帝狩猎时,我曾跟随其后,汉武帝虽然捕获了此鹿,但后来把它放生了。」玄宗说:「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时迁境异,你这么知道他就是你说的那头鹿呢?」张果老说:「武帝放生时,用铜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标志。」于是玄宗命人查检。果然有一个二吋大小的铜牌,只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玄宗又问:「汉武帝狩猎是哪年?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张果老说:「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对,果然无误。
唐玄宗后来御赐邢州五峰山做为张果老的道场,并为他建「栖霞观」,即今日邢台张果老山,今山上仍存栖霞观和记载此事的唐代古碑,张果老回山后,据说邢州城人还时常能见到他来城里卖韭菜或做其他事,常有如张果老试赵州桥奇仙之事传闻,邢州百姓多有上山求原烧香者,香火旺盛,几年后,不见其踪影,据说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白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来,放在皮囊里。后来每逢邢州大旱,州官必来张果老山剃发求雨,据说每求必应。
5.和合二仙传说
原生地:任县、内邱县寒山一带
影响:成为中国喜神,江苏寒山寺名扬天下
任县双蓬头村在唐朝前称双凤村,是因地形得名的。到了唐朝贞观年间,此村出了“哼哈”二仙,从不梳头,村名也以双蓬头传开来,沿用至今。
据传,当时留垒村有一名孤儿叫石德,家庭贫穷,给地主放牛拾柴火。偏巧,正南三里的双蓬头村也有一位与石德命运相同的孤儿,叫寒山。他们俩经常一块放牛放羊拾柴,感情深厚,亲如兄弟。那时,这一带是大陆泽南端,经常发大水,河流纵横,长满荷花。寒山石德吃不饱,饿了就挖莲藕、摘莲子、捉青蛙,然后高兴地抱在一起哈哈大笑。每当他们开怀大笑时,就会刮起一阵旋风,聚来一堆柴火。他们用柴火把那些东西烧熟,就痛痛快快地大吃起来。
地主觉得此事稀奇,很想看个究竟,就带着几个人向他俩走来。他俩以为地主又来打他们了,于是就拿起莲蓬、白藕和青蛙,向东南方向跑走。他俩越跑越快,脚下竟升起一朵彩云,载着他们上天去了。家乡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他俩跑过的小路称作“神仙路”,并为他们修庙塑像,称“荷蛤二仙”。又因他们常在一块开怀大笑,所以又称他们为“哈哈二仙”。
“哈哈二仙”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们一跑跑到了浙江天台寒岩国清寺。国清寺高僧丰干禅师收留了他们,把石德改名为“拾得”,并编了故事,说是从寒荒的山野拾来一对和合娃娃僧。和合的本义,系指《周礼·地官》“使媒求妇,和合二姓”之句,意思是作媒求亲,将两姓男女,撮合在一起,和睦生活。谁知“和合二仙”深受广大民众欢迎,与福寿等神,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已大大超出婚姻和合的意义。
以后,二人又辗转来到苏州西枫桥镇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当了寺院住持、拾得为寺僧以后,此寺就更名为寒山寺。
唐朝天宝年间,张继赶考落第,夜宿枫桥寺,写出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一诗,更使寒山寺名扬天下。寒山无山,寒山有寺。寺虽不大,但钟声飘洋过海传异域;高僧虽少,但信徒异常崇拜。甚至传说拾得去了日本,在日本盖了拾得寺,与苏州寒山寺遥相呼应。
“和合二仙”如泣如诉的兄弟情深,使多少游子肝肠寸断。“和合二仙”的传说,越传越神。有人说他们是文殊、普贤下凡,所以经常眉开眼笑,至今已成为民间的笑神、福神、喜神、吉祥神。两个胖胖的仙童,一个红缎绿裤,手举一朵绽放的荷花;一个绿缎红裤,手捧一圆斋盒。两人都头梳丫髻,嬉笑颜开,活泼可爱。正是: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合。世人能和合,快活乐如何?
寒山拾得行为疯癫,似僧似道,似仙似隐,或隐卧洞窟,或飘逸山颠,独吟山林,满口呢喃,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卖疯僧呆,故弄玄虚,相对言笑,互相拥抱,笑做一团,和谐好合,亲热无比,包含祥机,近仙杂儒,颇有灵光。
寒山的诗,描绘林泉景色,讥讽世态炎凉,警励流俗,既能反映社会生活真实,又隐含着超尘脱俗,有空灵感。寒山其诗,直追陶渊明,睥睨千古,虽是白话诗,看似平淡,明白浅露,但针砭时弊,一针见血。
清《四库全书》有寒山子诗集二卷,丰干拾得各一卷。他们被誉为“诗菩萨”、“诗僧”。一般读书人常常仿效拟和赠唱。康有为吟诗赞道:“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去不空空。”胡适也对寒山的诗推崇备至。
6.扁鹊和虢国太子传说
原生地:内邱鹊山的扁鹊封地,今鹊山太子岩一带
影响:扁鹊和中医药文化传遍华夏
扁鹊,原名秦越人,今任丘人,医术名闻天下,过晋国,得知晋国大夫赵简子疾五日,不省人事。扁鹊仔细切脉诊断,用药后“不出三日”病痊愈。赵简子为报扁鹊厚恩,在中丘(内邱)之蓬山赐田四万亩,作为秦越人食禄、栖居之地。后扁鹊过虢国,闻虢太子:“暴厥而死”,觉得可疑,入宫后,查看太子“尸体”,“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断为“尸厥”症,经药、针、熨并用,太子苏,遂拜师于扁鹊,随扁鹊定居蓬山,在蓬山一带来药行医,并时常行医来药游四方,后在石洞修身养性,此石也由此而称太子岩。至今在内丘尚留有太子岩、太子楼等遗址。后来扁鹊还在这里给虢太子做过阑尾炎手术。
扁鹊起死回生,术倾战国,声动侯王。名声越来越大,这可把秦国的太医令李醯气坏了。他一贯骄傲自大,妒贤妒能,“自知技不如扁鹊也”就秘密收买两个亡命徒杀害了扁鹊。据传:当秦越人被害的疆耗传至蓬山一带,当地老百姓悲痛欲绝,就聚义选拔几个精明能干的人,虢太子率领他们千里迢迢,连夜跑到秦都咸阳一带将秦越人的头颅偷偷抱回,葬于蓬山脚下,并在九龙河畔修盖了庙字。从此焦子村、狼家庄合二为一,改村名“神头”,又将扁鹊和弟子来药的山峰命名为鹊山,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这正是“虢太子率众盗尸”和“扁鹊‘全尸葬故园的故事,扁鹊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把蓬山改名鹊山,把虢太子在鹊山修身养性的山峰叫做太子岩,太子岩海拔高度米,为鹊山最高峰。
7、王莽赶刘秀传说
原生地:邢台各县市
影响:广泛
《蝼蛄救主》:王莽赶刘秀→刘秀犁沟埋身→蝼蛄钻孔通气→蝼蛄被断为两截→刘秀用葛针将蝼蛄身首连起救活→蝼蛄形体因此成为那样。
《蜘蛛救刘秀》:刘秀为脱莽兵追杀,他爬进去的洞口,正好罩着一个大蜘蛛网,等到莽兵赶到,见洞口蜘蛛网完好无损,以为不会藏着人,便向别的地方追去了.刘秀在柏乡登基当皇帝后,忘了封蜘蛛,蜘蛛结网救主而未得到回报,因此把肚子气大了。
《猛虎救驾》::刘秀被王莽追到悬崖前,无路可走,纵身跳崖,这时有一只睡觉的猛虎就在崖下.跳崖的刘秀刚好砸在虎背之上,老虎一挺身,刘秀爬起来没命地跑.过一片林子后,刘秀趁机爬到一棵树上,老虎没法上树,只好在下面观望.这时刘秀向老虎承诺,将来做了皇帝,一定封虎为兽中之王,老虎才离去。《椿树被封王》:刘秀被追赶,饥饿难耐,食桑子充饥得救,当皇帝后,封桑树为王,但是传达圣旨的官员,不认识桑树,错把金牌挂到椿树上了,所以成为椿树王,桑树未封,椿树无功受禄,心是空的,又贿赂虫王,吃桑叶。
《斩倒石人问柏乡》、《拧劲柏》、《汉牡丹》、《麦饭亭》、《晒衣村》……
8.曹皇后和曹国舅的传说
原生地:宁晋
影响:八仙
北宋仁宗年间,宁晋的一个女孩成了宋仁宗的皇后,即历史上深明大义的曹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有两个弟弟。大弟名“景休”,即曹国舅;小弟名“景植”。作为显赫的皇亲国戚.
弟兄二人虽同出一室,但脾气秉性却有如霄壤。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不亲世务,却慕恋于仙道。他的弟弟景植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就连皇帝的戒饬,他也都当成耳旁风。后来景植犯法杀人,被包公拿获法办。曹国舅对自己弟弟的恶行深以为耻,遂远离繁华,舍弃富贵,躲入山林隐居起来,而身着葛布野服,专心于修仙成道。
一日,曹国舅遇钟离权、吕洞宾二仙。二仙问他说:“听说你专心于修养,可是修养何物呢?”曹国舅说:“养道。”二仙接问:“道在何处?”他指指天。二仙又问:“天在哪里?”他又指指心。二仙待曹国舅答过,笑着说:“心就是天,天即是道,看来你已悟出修养根本来了。”于是,二仙度他为徒,授以“还真秘诀”,令他苦心精炼,很快曹国舅就修成仙道。
历史上,曹国舅就是曹佾,字公伯,系韩王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善于弈射,喜爱作诗,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济阳郡王。史传称他是一位官场老手,能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岁而寿终,未尝有成仙学道之事,可见传闻之不实。
9.卧牛城传说
邢台市别名卧牛城,对其来由有以下几种不同解释:
1、据史书记载:邢台城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北宋时又进行重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
2、民间传说:很久以前,邢台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当人们初来到这块土地上时,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于是人们便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城镇。人们称自己的城镇为卧牛城。
3、民间传说:相传古时某年天降暴雨,农田被淹,洪水逼城,百姓遭难,有一神牛从天而降,喝退了洪水。“牛城”的称谓反映了邢台人民对牛的勤劳、敬业、开拓、奋进精神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激励着牛城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
优美的传说典故源远流长,直到今天,邢台市还有许多关于牛的掌故、遗迹。该市南面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北面有牛尾河横贯东西,“老邢台”大概还记得,今天邢台影院和市新华印刷厂一带,从前叫作“拴牛橛”。另外,市内还有南肠街和北肠街,传说便是神牛的肠子变化而成,不过现在人们往往把“肠”字写成“长”字,叫成南长街和北长街了。
10、大陆泽传说
传说蚩尤是大陆泽附近巨鹿一带的氏族了,*帝部落因为气候干旱从陕西东迁到邢台地区,*帝部落于是定居在了轩辕岗一带,发展农耕,与在冀南冀中的蚩尤九黎集团发生冲突和争夺战,蚩尤顽强抵抗,*帝九战不胜,遂转战到冀北涿鹿之阿,三大文明集团发生了激烈的交互冲突和融合,留下了巨鹿,涿鹿、获鹿、束鹿等一系列地名。
尧时,活动在河北一带,尧曾在隆尧的尧山禅让给舜,邢台以前的尧山县(唐山县)叫名两千多年,就因为这个,后来改成隆尧县了。
古代邢台西依太行,东临*河,为*河三角洲之地,传说夏朝建立以前,发生了大洪水,舜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在今邢台临西一带修建堤坝,但是治水不成功,舜杀了他,又派他儿子禹治水,禹用疏导方法,把*河水从河南孟津开始疏导各大支流、主流入邢台中部大陆泽,然后又从大陆泽开始疏通九道河流入海,治水成功,舜传位给禹!